【转】何为翻译的变通之道?_瑞科翻译公司
1
2
3
4
 关于我们
公司简介
公司团队
网站公告
翻译资讯
专业词汇
行业规范
质量保证
合作流程
隐私保密
实习基地
常见问题
公司信息
组织结构
服务流程
人才招聘
联系信息
  翻译语种(笔译)
  英语翻译  德语翻译
  日语翻译  法语翻译
  韩语翻译  俄语翻译
  英语口译  德语口译
  日语口译  法语口译
  韩语口译  俄语口译
  泰语翻译  越南语翻译
  意大利翻译  西班牙翻译
  葡萄牙翻译  印度语翻译
  马来语翻译  波斯语翻译
  冰岛语翻译  老挝语翻译
  丹麦语翻译  瑞典语翻译
  荷兰语翻译  藏族语翻译
  挪威语翻译  蒙古语翻译
  拉丁语翻译  捷克语翻译
  缅甸语翻译  印尼语翻译
  希腊语翻译  匈牙利语翻译
  波兰语翻译   乌克兰语翻译
  芬兰语翻译  土耳其语翻译
更多翻译语种
     首页 >>  关于我们>>  翻译资讯
 


【转】何为翻译的变通之道?

发布者:上海翻译公司     发布时间:2021-08-30

  译文的活力十分重要。在发表于1995年《纽约人》(New Yorker)的一篇译评里,当代美国著名小说家和评论家约翰·厄普代克(John Updike)指出:“美国的当代中国小说翻译似乎是一个人孤独的领地,他便是葛浩文。”为何是“孤独的领地”?葛浩文(Howard Goldblatt)难能可贵之处在于把现、当代中国文学以生动、鲜活的状态,介绍给西方读者,意义十分深远。安德里亚·林根费尔特(Andrea Lingenfelter)就曾指出:“葛浩文与其他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的译者的不同之处在于他注重英文的风格。在葛浩文登台之前,想探究中国小说的读者常常得忍受毫无生气的翻译,原作的活力很少得以体现。”显而易见,缺乏活力的译作缺乏竞争力,打动不了读者,销路也就无从谈起。葛译的成功之处在于极好的灵动性与可读性。

  然而,可读性的获取不是没有代价的。有评者在高度评价了葛浩文译文的可读性后,还是质疑译文欠准确的地方,认为葛译的可读性“有时是以原作的历史与文化所指为代价的。”但同时也承认,如要兼顾二者,在没有脚注的情况下是难以做到的。葛浩文是不赞成脚注的,认为会破坏阅读的效果。但有的时候,必要的代价是需要付出的,取决于翻译的具体目的和功能。无论代价如何,譬如准确和充分度打了折扣,可读性有着特殊的重要性。翻译策略的制订,要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同时也要权衡得失,有时也需要做出迫不得已的决定。

  译者的苦衷,外人未必清楚。译者有限的自由度有时还会使他们蒙受冤屈。如果发现原作有错,译者该怎么办?如果不纠正原作的错(如一个明显的数字错误),译入语读者通常会认定是译者的错(尤其原著是经典作品),而不会想到是原作者的问题。如果译者实在看不过眼,动手改了错,在评者眼里,又犯了擅自改动的忌,落下个不忠实的骂名。此外,在西方,除了大学出版社以外,一般商业出版社都要考虑利润。所以他们的编辑,为了阅读的效果,时常不顾译者多次的严正交涉,对中国文学原文大肆删改,不明就里者自然容易把账算到译者头上,实在是冤枉了译者。

  然而,既然是翻译,基本的准确性和真实度还是不可或缺的。在这方面,葛浩文的翻译实践对我们也有启示。事实上,他对准确性的追求是不遗余力的。根据莫言当年的回忆,自1988年他与葛浩文合作以来,他们之间的通信超过一百封,电话更是不计其数。目的就是要弄懂原作的意思。另外,追求可读性并不意味着不加节制的归化。1999年葛浩文接受香港英文报纸《南华早报》(South China Morning Post)时就表明,他在重视读者接受的同时,对归化的分寸拿捏是否得当,也非常注意。

  文学翻译的一个常识性道理,似乎往往被人忽略,就是加强译者的文学修养,包括文学语言的修炼。很难想象一个阅读有限的译者能在译作里有效地提高可读性。葛浩文在这方面是身体力行的。当年他第一次中国内地访问时拜访了杨宪益夫妇。戴乃迭把原本自己已开始翻译的张洁小说《沉重的翅膀》让给葛浩文来译,理由是:“……相信由葛浩文来译会让文字更有当代感,能更好地让外国了解中国。”戴乃迭坦荡的为人境界自不待言,但的确也道出了阅读的不可或缺性。杨宪益夫妇所处的是动荡的历史时期,从事对外翻译的时间压力又大,相对而言,留给自己的空间不多。其实,他们完全有可能译出更高质量的译作的。毕竟,精品是要不惜费时费力去打磨的。或许,这是历史的局限留下的历史的遗憾。

  葛浩文曾对有志于从事中国文学翻译的美国年轻人说过:“学好中文固然重要,但别忘了加强英文写作……”他本人虽从未脱离过西方文化环境,但仍不间断阅读英美文学名著,以丰富自己的词汇和表现方式。知识需要不断更新,语言何尝不是如此?对于英语不是母语的中国译者来说,加强英语阅读与写作,更是必不可少的功夫。一个英文写作没过关的人,谈不上胜任汉译英的工作。缺乏跨文化素养和相关的知识,容易漠视文化异质性,翻译容易是自娱自乐的行为。唯有下功夫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善于汲取促使自我生长的语言养料,才能获得广阔的发展空间。还需要想方设法拓展跨文化交际视野,切实可行地解决文化层面上的不可译或译不好的问题。

  还有一个从事汉译英的人员可能习焉不察的问题,就是译者的气质。仅以诗歌翻译为例。一般在提到只有诗人才能译好诗作的时候,更多指的是技巧方面,很少涉及诗人的气质和激情。译作不能打动读者,不能简单归咎于翻译水平不高。如果说,干瘪的诗人大概难以创作出打动人的诗篇,干瘪的译者大概也难译出热情澎湃的诗作,除非让干瘪的译者去译原本就是干瘪的诗作。译作需要感染读者,从而引起他们的共鸣。译者挑选译本,犹如演员挑选适合自己的角色,如能从本色演员到性格演员转变,胜任饰演多重角色,译者适应面宽,变通灵活,就能更好地完成各种翻译任务。此外,调动出和调整好自己的情绪,也是行之有效的。一时难以译好的部分,换一个时间,以不同的心态,困难似乎迎刃而解,因为无论是无动于衷的翻译,还是勉为其难的翻译,都产生不了好的交际效果。


本文摘自《文化翻译》,作者孙艺风

 

翻译
点击在线
瑞科上海翻译公司
电话:021-63760188
电邮:sh@locatran.com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裕德路126号氪空间大楼2128室
瑞科南京翻译公司
电话:025-83602926
025-83602369
电邮:info@locatran.com
地址:南京市玄武区红山路常发广场3号楼825-829室

瑞科翻译公司专注翻译20年,是一家专业的人工翻译公司,潜心打造优质翻译服务品牌!
©2004-2024 LocaTra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归瑞科(上海、南京)翻译公司所有        沪ICP备09017879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