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洞见

Our Insights

中国翻译协会关于推出“四译工程”的说明

2025-04-23

为增强国家翻译能力建设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中国翻译协会立足国家发展大局,统筹谋划译才、译介、译研、译训“四译工程”,引领行业全面深化改革,凝聚行业合力、强化人才支撑、优化资源配置、突出创新驱动、推动成果转化,协同推进翻译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助力提升国际传播效能、服务国家文化强国建设战略目标提供坚实保障。

一、实施背景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国家翻译能力作为国际传播能力的基础性支撑,其战略意义日益凸显。

习近平总书记给外文出版社外国专家的回信明确指出,翻译是促进人类文明交流的重要工作。通过准确传神的翻译介绍,让世界更好认识新时代的中国,对推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很有意义。

当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相互交织、相互影响,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中国翻译界在服务国家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人类文明交流互鉴、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方面作出重要贡献。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需着力破解翻译行业结构性矛盾:高层次、复合型、应用型翻译人才缺口较大,翻译研究与应用实践脱节,战略性重点领域、关键语种译介效能尚未充分释放,数智赋能翻译行业仍需深化,政产学研用协同育人机制有待完善,亟需加强在战略规划、人才发展、重大项目、资源平台等方面的统筹,以高质量翻译供给有力支撑国际传播效能提升。

二、指导思想

“四译工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统筹,着力提升“翻译人才引领力、翻译作品影响力、翻译研究创新力、翻译培训支撑力”,助力构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引领行业发展的现代化翻译体系。

三、整体规划

“四译工程”由中国翻译协会牵头规划部署,是引领翻译行业发展、辐射国际传播全局、具有战略性前瞻性示范性的系统工程。“四译工程”依托“译才引领、译介传播、译研驱动、译训筑基”四位一体功能布局,以加强国家翻译能力建设为主线,以培育翻译新质生产力、推动翻译行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统筹推进翻译事业全链条改革创新,加快实现数智化转型升级,引领行业以更高水平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大局。

未来五年内,依托“译才工程”,健全完善中国外文局、中国翻译协会重大翻译工作审评机制,有计划地聘任一批各语种、各领域高端翻译专家,遴选一批翻译实践专家队伍,建成万人人才库,加快推动以翻译骨干、资深专家、行业领军人才为主的多层级翻译人才梯队建设;依托“译介工程”,策划发行主题图书 50 种、视频影音 30 部,加快海内外宣介渠道建设,探索发布式、读者会、观影会等线上线下多模式宣介;依托“译研工程”,联合外事外宣单位、海内外高校及科研机构、国际组织等建成多个翻译研究智库和基地,扎实推进对外翻译与话语体系研究、区域国别研究、智能翻译技术研发与应用等重点领域研究成果落地见效;依托“译训工程”,动态建成百人师资库,建成 30 个翻译类联合培训基地,打造高精专培训品牌矩阵,包括“翻译专业师资建设”“学术外译”“翻译技术实训”“翻译项目管理与质量评估”“非通用语种翻译能力定向提升”等 20 个专题品牌课程。

四、重要任务

(一)以“译才工程”为统领,打造高端翻译人才梯队。依托中国外文局、中国翻译协会重大翻译工作审评机制,聘任全国多语种、多领域“译才工程”特聘专家,发挥引领示范效应;整合中国翻译协会专家会员、中国外文局翻译院全国多语种翻译人才库等资源,逐步实现翻译专家动态更新和分类管理;同时,以国际翻译家联盟等国际翻译组织和相关国家翻译协会为依托渠道,打通海内外翻译专家推荐聘任渠道,为承担国家重大翻译任务、保障重大外宣项目(工程)、研究翻译和国际传播领域重大问题、服务国家主场外交和央地国际传播工作等提供精准人才推荐和坚强人才保障。

(二)以“译介工程”为纽带,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经典文献、学术著作和音视频作品等对外翻译、出版、传播。策划组织实施重大外宣项目翻译工程,联合国内外出版机构、媒体智库、地方政府、高等院校等多方力量,围绕国家重大战略、文化传承创新等重点主题布局策划推出一批书、刊、网络出版物、视频影音等多模态翻译产品,建立从选题策划到成果推广的一体化流程,实现多语种内容的优质输出,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译介工程”新品牌,助力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三)以“译研工程”为动力,促进翻译研究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翻译技术合作与研发等机制创新。系统开展国家翻译能力与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研究,聚焦对外翻译与话语体系研究、国家翻译发展能力研究、翻译学科建设与翻译教学研究、智能翻译技术研发应用、垂直领域翻译研究等五个重点领域研究,探索与翻译资源富集地区及具备较好基础的实践主体建立翻译研究基地,共同打造翻译研究重镇高地和高端智库,联合开展课题研究、发布调研报告、制定行业标准、推荐规范译法,建立数据平台和示范案例库,为中央和有关方面提供决策参考,为提升国家翻译能力和国际传播能力提供全方位智力支持与平台保障。

(四)以“译训工程”为支撑,赋能翻译人才可持续发展。建立全行业顶尖培训师资库,打造示范性培训基地,搭建 “1+5+N” 的高精专培训品牌矩阵。“1” 是以国家翻译能力和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为主线进行课程设计,围绕中心、服务大局;“5” 是“翻译专业师资建设”“学术外译”“翻译技术实训”“翻译项目管理与质量评估”“非通用语种翻译能力定向提升”五大专题品牌课程,强化实用实效;“N” 是整合各行业优质培训资源,开发时政话语翻译、文博翻译、法律翻译、医学翻译、地方特色文化翻译、本地化等优质课程,延展翻译实践内涵,构建以实践融汇知识、以应用强化素养的培训赋能体系,为高层次、应用型翻译人才培养提质增效夯实基础。

五、实施保障

一是完善机制。充分发挥中国译协引领行业、协调各方的作用,建立健全中国译协组织协调、有关单位分工负责、行业多方力量积极参与的协同工作机制和工作格局。

二是加强部署。中国译协常务会长会议为“四译工程”领导机构,中国译协秘书处为办事机构。逐项明确目标任务、责任单位等,制定方案、时间表和路线图,确保规划实施有序推进。各有关单位根据分工做好各项工程的组织实施和政策保障。

三是筹措资金。 积极争取国家专项资金支持,鼓励中国译协单位会员参与支持,通过市场化合作,充分调动不同合作主体的积极性,提供各要素赞助支持,拓宽资金来源。

四是强化监管。 完善“四译工程”实施监测评估机制,做好年度监测、中期评估和总结评估工作,加强对重点任务、政策举措及保障措施的动态监管,结合实际情况适时开展专项评估和经验分享。

本文来源:中国翻译协会